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考试题库 考试题库

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_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左右

zmhk 2024-04-25 人已围观

简介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_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左右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

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_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左右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急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一篇

2.求一篇 1000字 音乐作品欣赏(大学选修)的论文

3.急求一篇关于中国名族乐器或者西洋乐器的音乐鉴赏论文

4.音乐鉴赏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

5.求对一个音乐作品鉴赏的论文~!!急!!3000字

6.急需一篇上音乐鉴赏课的感想论文~~~关于交响乐的~~谢谢大家,帮帮忙啊

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_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左右

急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一篇

       一江春水,一轮孤月,几多思绪

        ——走近《春江花月夜》

       中文摘要:关于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研究历来并不少见,普遍认为这首曲子分为10段,描绘了春江花月之夜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而很少涉及乐曲的意境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因而本文旨在挖掘乐曲中展现的对人生的领悟,对宇宙的思考。

       关键词:琵琶 哀而不伤 艺术特点 意境

       才子张若虚写在长江上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流入了多少人的心。春,江,花,月,夜,每个字都蕴含着美的遐思,每个字都浸透着美的体味。醉人的明月,滟滟的湖水,洁净的天空,汀上的白沙。这一美景,感动了千年间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成为永恒的经典。“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这个虚拟的场景,沉醉于这春江花月夜。

       同名名曲借用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一唱三叹,不激越,也不豪放。温柔的弦音撩拨起宁静的空气,一幅人生至美的山水画渐渐展开:在暮鼓送走夕阳,萧音圆月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南的秀美与诗句的隽永,柔柔地融入委婉质朴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之中。音乐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配器晶莹剔透,使人回味无穷。[1]

       1.曲子的背景及地位:

       乐曲原是一首琵琶大曲,名为《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清光绪元年(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把它收录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1925年后上海大同会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更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完善。[2]

       此曲曾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聆听乐曲:

       琵琶声起,一幅幅精致的画面将春、江、花、月、夜的韵味如流动的音符一样地弹出;琵琶啊,你身拂着的是古人的风吗?诗的气息氤氤氲氲地弥漫;你手叩着是典故的门吗?门开处那惊鸿一瞥的,是女子伴月盼君归的双眸?

       乐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核心音调为基础的旋律展开手法,它以两个核心音调为基础环节进行模进或变奏,构成旋律的呈示与展开。各段音乐在发展变化后往往用一个共同的素材作为小段的合尾,把全曲贯穿起来,使乐曲听起来十分和谐。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上的欣赏习惯与运用特点,在宁静中不断有新的表现和流动,这个流动又淹没在中庸与典雅的秀美之中。[4]

       全曲十一段结构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二至五段,是主题的呈示部分。第二部分为第六段,它是以第一主题素材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一个略有对比性的段落,旋律在低音区出现,音调含蓄深沉。第三部分为七至十一段,第十段是全曲的高潮,主要运用快速和各种模进的手法,形成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迂回旋律线上下起伏两次,形象地描绘出橹声急促,船水相拍,波浪起伏,轻舟近岸时的欢乐情景。具体分析如下:

       (1)引子:

       采用了自由散板节奏,由琵琶模拟远处江上传来的隐隐约约的鼓声,萧和筝则奏出轻微的波音,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水涟的景色。

       (2)《江楼钟鼓》

       乐队奏出优美如歌的全曲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由萧和琵琶奏出的尾句是一个循环贯穿于每一个段落的固定终止型乐句,好似人们在耳闻目睹萧鼓、明月、花影、云水、渔歌等景色时,由衷的发出“春江月夜美如画”的赞叹之声。

       (3)《月上东山》

       主题移高四度作自由模进,旋律有一种徐徐上升的动感,呈示出明月升空的景色。

       (4)《峰回曲水》

       这是乐曲的第二个变奏的部分。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呈示出水波涟漪的景色。生动表现了江风拂水和泛舟江上的人们的欢快心情。

       (5)《花影层叠》

       这是乐曲的第三变奏的部分。在七小节徐缓的旋律之后,琵琶以四组先紧后宽的音型奏出一段华彩的旋律,颇具气势。情绪陡然起伏,然后仍接合尾,犹如水中花影摇曳、纷乱叠层,与前所描绘的恬静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6)《水云深际》

       在浑厚中低音区,琵琶、筝和萧齐奏回旋,接着八度跳跃,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效。音区和音色的对比,不禁使人联想起那江天一色、空旷朦胧的江中晚景。

       (7)《渔歌唱晚》

       本段音乐非常有特色,它在每一句的第三小节都用休止半拍起板,显得风趣、生动。萧和琵琶在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递降旋律,好似渔夫一边摇橹,一边唱歌,而其他乐器在每句长音后的齐奏,又如船上的人应声合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

       (8)《洄澜拍案》

       这是乐曲的第五变奏部分。先由琵琶以轮指、扫等技法奏出一串由慢渐快顿挫有力的模进音型,然后乐队全奏,恰似渔舟破水、江水拍案、波涛飞溅之意境。

       (9)《桡鸣远籁》

       运用流水声、摇橹声等,来刻画众多的渔船在回家的路上。因与第九段有重复,常删去不奏。

       (10)《唉乃归舟》

       这是全曲的高潮段落,音乐呈反复式递升,筝划奏的音如流水,速度由慢而快,由弱至强,旋律紧凑有力,激动人心。生动的勾画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画面。

       当音乐推向高潮以后,即转慢恢复原速。古筝自低向高划奏,紧接着转入第十一段的尾声。

       (11)《尾声》

       当二胡与箫先后奏出悠扬的主旋律,音乐又回到乐曲开始时的诗情画意中。结尾处轻而缥缈的一声大锣,使音乐更具有深远、悠长的意境。好似轻舟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3]

       3.感悟乐曲:

       曲子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听众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有人说,这首曲子 “哀而不伤”,在展现春江花月之夜迷人景色的同时,又带有一丝丝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考;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哀而不伤,怨而不乱。一方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而在这感叹之中也包含着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无穷生命力的体悟。明月长存,江流不尽,相比之下,人生是渺小而短暂的,然而也正是这渺小而短暂的人生,面对这无穷的宇宙,便有了一份超越于生存局限之外的沉思与梦想。另一方面是对生命的顾慕与流连。漫步于江畔,春夜静谧,玉兔东升,江面荡舟,花影摇曳。耳边琵琶弦动,丝丝入扣……

       最后的最后,散了,静了,离去了,只剩无尽的江水和皎洁的明月。春江花月之夜的良辰美景,渺茫的江天,无穷深邃的宇宙,这样的情景总能勾起人渺茫而又低回不已的思绪。耳边的乐声有些沉重,犹如长着的低吟,深厚凝重的乐声,不需要言语,却仿佛在向世人发问:“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不知是谁第一个惊诧月色的皎洁,更无人能知晓,这光照春江的明月,是从何时开始洒遍人间。短暂的生命总是过于脆弱,岁月总是那样的无情,琵琶演绎的沧桑诉说着人世变幻的道理:人生如此渺小短暂,哪及宇宙之深邃永恒。抬头仰望明月,不知今夕是何夕。

       结束语:名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株奇葩。在欣赏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从其曲调、韵律、节奏等方面综合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借助张若虚同名诗歌的意境,来领悟其欢悦后的沉思。人生代代无穷更替,唯独不变的,也只留下江月的年年依旧了;但从另一方面看,生命固然短暂,宇宙万物却生生不息,拥有无穷生命力。哀伤,但却不乏希望。

       注释:

       [1].《音乐欣赏教程(上册)——中国部分》

       [2].《音乐基础知识及名曲欣赏》

       [3].《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

       [4].《音乐与音乐赏析》

       参考文献:

       1张丽民.《音乐欣赏教程(上册)——中国部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2007年3月第3次印刷

       2李亮.《音乐基础知识及名曲欣赏》,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2007年1月第2次印刷

       4张俊,郭爱民,李岳庚主编. 《音乐与音乐赏析》,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钱仁康,胡企平主编.《音乐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2次印刷

       6余丹红主编.《大学音乐鉴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7张又弛,张富岩编著.《中国器乐作品赏析》,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8刘承华著.《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求一篇 1000字 音乐作品欣赏(大学选修)的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摘要简介: 在选择课程时,不知道哪根神经被触动了一下,竟决定选了“大学音乐鉴赏”这样的课;谁知,竟由一开始的硬着头皮来上课,到盼着周二好上课,最后,课程将结束时,竟飘飘然,好象自己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似乎也可以尝试着去理解音乐,触摸音乐。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家里和同学们也都夸我唱得好,因此我自己便认为自己对音乐有独特的天赋。其实不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音乐的观点有了新的改变。因为是鉴赏,所以我除了老师上课放的乐曲以外,我自己还特地买了几本著名作曲家的cd,课下的时候,自己听一下,加上老师上课所讲的,我自己开始对音乐有了更一步的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贝多芬和莫扎特两个人的作品的一点感受。听《命运》,它还是在最近第一次打动我。其实用打动不如震撼来得准确。也许是经历了一些事以后,有了那么一点沧桑感,离它的音乐意境近一些了吧。 命运,沧桑的词语;《命运》,沧桑的作品;贝多芬,历尽沧桑的人。他也是个极端高傲的人,看不惯世事的浑浊,力图在重重困境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同时也毫不犹豫的反抗,给社会看他桀骜不可征服的一面。甚至嘲笑最忠实于自己的朋友的庸俗。于是世界也残忍的对待他。钟爱的侄子在他百般呵护下最终走向堕落;身为音乐家却失去了最宝贵的听觉;严重的疾病威胁着他的身体,有时甚至使得他没有能力动笔。其实我私自认为不能给他的高傲与世界的残忍排个先后顺序——《命运》里那般的压迫,那般的反抗,始终交织成不可分割的一体,让人不得不怀疑只有这样的激烈冲突,才会有那样孤傲的人。 莫扎特也是个历尽沧桑的人。那主要是他后一段时期的贫困带来的种种磨难。奇怪的是他的音乐一直平静而安详,听不出一点点的愤慨或者不平。.... /paper/1825.htm

急求一篇关于中国名族乐器或者西洋乐器的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摘要:音乐是无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在音乐欣赏课上,我听到了许多从未听过的音乐,接触到了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以下是音乐带给我的一些启迪和思考。

       关键字:音乐 启迪 思考

       一、音乐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身心的快乐

       当我悲伤的时候,它可以让我快乐;当我开心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更开心;当我幸福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感动的流泪;当我孤独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感觉温暖;当我想要悲伤的时候,它可以让我流泪。

        真正的音乐,或者说好的音乐、优秀的音乐,是以小见大,方寸之间尽展大千世界、丰富的思想。而当今流行音乐——包括网络流行——是歪曲了音乐的本质,呈现给人们一种欲望的满足,当人们满足欲望后便抛弃他,昙花一现,流行而没有生命的东西,不值一提,真正好的音乐充满生命活力,万年流长,多年后在听依然历久弥新、耐人寻味、启人心迪。

        二、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促进思想道德素质

       音乐是通过有规律的音响运动,形成音乐形象,诉诸听觉,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人类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寻觅。音乐时时撞击着人类的心灵,爆发出灿烂夺目的生命火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和教育长河中,音乐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音乐,正是以它迷人的魅力,启迪我们的心灵。促进良好道德的形成。正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里讲述的那样。那样一群本是精灵一般的孩子在院长的体罚下干尽坏事,几乎是无恶不作。然而正是音乐老师马修的到来,改变了他们,是他用音乐让他们重新变回了天使。通过长期的音乐培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于心、导之以行。使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在训练演出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坚强的毅力,为塑造他们高尚的人格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的作用是通过激起人的感情而达到的。音乐最易使人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可以说在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凝结着作曲家崇高的精神。正是这种催人奋进精神它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我们也正是在这一首首优美乐曲的熏陶中,激起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激情。音乐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使我们从中获取意味深长的教益。我们所收获的教益,潜在的内涵、高雅的欣赏能力已在我们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我今后的品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启迪智慧、培养兴趣、促进科学知识素质

       大家都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学习音乐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然而音乐对我们的智力开发是其它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他不仅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相反由于音乐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身心的快乐。使我们对音乐有了偏爱,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调解了我们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缓解了我们紧张的情绪。同时,又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欲望,增强了我们自信。使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产生了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事事都想弄个明白、问个清楚。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对音乐具有敏锐的感觉,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音乐不仅使人情感更加充实,同时也使一个人更加聪慧。人的成长过程,人的智力开发也有不同的途径。音乐同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试想一个非常蠢笨的脑瓜,是很难演奏出和谐优美的乐曲。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找不到任何根据说,一个人的情感更丰富了,音乐艺术修养更高了,他的智力反而下降了。

音乐鉴赏对大学生的意义论文

       中西方器乐的不同魅力

       一曲《二泉映月》,让我们听到东方器乐文化的深沉韵味;一曲《回忆》,让我们领略到西方器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二者同时乐器独奏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西方乐器所表现出的音乐为什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呢?原因就是乐器的制作和音色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的文化影响制约着不同的乐器音色,由这种特定的音色来要求择定什么质料形制的乐器,从而进一步确定不同的音乐风格。总的来说,中西乐器音色上的差异恰恰体现了它们深层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乐器材料的差异根源于不同的天人关系:征服与尊重

       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中有人,人中有天,主客互溶”的天人合一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

       西方人真正喜欢的是人工制品,是人对自然改造的结果。他们真正欣赏的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象化在自然中的自我,是在改变自然中得到的一种自我陶醉。西方文化倡导人定胜天,不仅认识自然解释自然而且强调征服改造自然。与之相反,“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础,中国人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他们从不把自然当作征服与改造的对象,而是尊敬和顺从自然。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而最终导致文化载体的中西乐器在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西洋乐器的制作材料是以金属和各种标准化的木料为主,特别是吹奏乐器,几乎全部是用金属或金属加胶木制成,诸如圆号、小号、长笛以及竖琴,钢琴等,大部分都是人工制作的产物,体现出西方人强调的对自然的驾驭和改造的思想。与之相反,中国乐器的制作多以天然材料为主。中国乐器在使用中占绝对优势的其他乐器如箫、笙、筝、三弦、琵琶,以及二胡、扬琴等,都是用天然竹、木、皮等制成,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对自然属性的尊重。中国乐器尽量在发声中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材料的独特性,充分发挥这些材料在发声上的独特作用,使他们利用自然材料来制造独特个性音色的目的得到圆满实现。

       二、中西器乐文化的差异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本体:理性与感性

       西洋人看世界,是采取特别理性科学的态度,由这种态度来要求乐音超越具体,消解独特,以获得一种普遍与共通感,而中国人则全然相左,中国文化是以感性、以生命为本体,所以它尽力捕捉人的内在的感受和体验。在中国音乐上一切都要服从于“韵味”,服从于“情”。“摹仿自然”与“形式美”本是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中心,但中国人更习惯于音乐韵味,一切技法都围绕着“情、韵”二字进行。

       就乐器方面说,西洋器乐曲很早就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工作,很早就将音乐自理成具有相对抽象的形式体系,发音特点是:音质尽量的远离人声接近器声,以使音色效果获得一种共通性,让声音不受人声影响,保持它的理性。中国乐器从来没有打算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工作,也从未将自己的音乐抽象成单纯的形式体系,所以,中国乐器的音质始终以接近“人”声为自己的最高旨趣,甚至连乐器演奏也是由这一意识支配的,随行而至,感性色彩浓烈。如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就是一种这样的拉弦乐器,它的音色就常常让我们体会到寂寥的牧人心情和草原空旷的孤独感,它能够维妙维肖地模仿人的说话声哭笑声、动物的喊叫声等等,更好表达内心。

       西洋乐器音色是远离人声的,而远离人声则又意味着必定远离自然本来所固有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显得过于理性了。西洋乐器所追求的“器”声是这样的:虽然不同于任何一种具体的乐器,但又能够与任何乐器的音色能有着很好的融合。相反,中国乐器的近人声也决定了它必然要求其音色的独特性和个性。中国乐器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它们非常适合独奏,但却很难把它们完满地变化为一个完美的结构,这是因为每一种乐器都过于感性而造成的。打个比方,西方器乐好像是几个声音相似的外国人在一起唱歌,他们更注意表现出他们的和谐,而中国器乐就好像是几个十分感性而拥有独特声音的中国人在一起唱歌,虽然都有着自己的声音特色,却很难达到完美统一。

       西方注重理性的思维方式,中国注重感性的思维方式,从理论到实践自始至终走的就是两条路,这就是中西器乐文化差别的根本所在。

       三、中西乐器特色的差异根源于不同的美感要求:力度与深度

       中国传统器乐的表现特点与西方不同。西方器乐演奏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从气势上感染听众;而中国器乐演奏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景交融,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从感性的情韵上感染观众。因而,对于我们欣赏中西方器乐演奏时候产生的不同感受也就不奇怪了——西方人喜欢交响乐,气势庄严恢宏,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比如《悲怆交响曲》《拉德茨基进行曲》;中国人更愿意用几种或者更少的乐器去表现出一种充满思考和内涵的乐曲,比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

       西洋乐器的出音比较均匀,所发的每个音轮廓清晰,界线分明,是一种标准化的造型,它体现的无疑是一种共性。中国乐器的出音则千变万化,姿态各异,体现出的是它每个音符的独特性,而这样的音形当然是由乐器演奏时吟、揉、震等滑音、游移音技巧造成的。这类

       器乐演奏技巧在运用时非常灵活,它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性应用和处理,从而显示出其丰富多样的个性,使其表现能力达到一种非凡的深度和力度,造成直达心底、刻骨铭心的艺术效果。

       中西音乐器乐的脉络有着很大不同,西方器乐的脉络追求音响效果的丰厚饱满、绵密结实,追求恢宏的气势美。这是一种力度的美。中国器乐的脉络制造蜿蜒起伏、单线游动的线型效果,追求音响的虚淡空灵、幽婉深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具有荡气回肠的效果,获得音乐表现的深度美。一把琵琶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中国文化底蕴若不深厚,谁又能理解乐曲的深度?西方器乐曲相对来说,其理解深度就没有中国音乐那么深邃了。

       在器乐文化上,中国音乐(主要是传统民族音乐)显然和西方器乐(主要是交响乐)在对美感的表达上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我们可以从下面例子中得到验证:一首《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深沉、优美典雅,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娟秀;一曲《命运交响曲》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器乐突出的是一种力度,中国器乐突出的是一种深度。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求对一个音乐作品鉴赏的论文~!!急!!3000字

       音乐鉴赏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是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不但可以丰富欣赏者的情感,还可以提高欣赏者的自身修养,进而完善欣赏者的人格。

       大学生作为深受音乐文化影响的青年主体,良好的音乐文化不但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同时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对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虽然大学生对于音乐往往有着自身的需求和欣赏偏好,但是大学生音乐欣赏的文化素质总体还是偏低的,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自身修养的提高是大大不利的。

       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以不断的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在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中,美育应当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的美育中,音乐和美术教育尤为重要。这完全是正确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都是艺术教育最主要、最主要的方式和内容。

急需一篇上音乐鉴赏课的感想论文~~~关于交响乐的~~谢谢大家,帮帮忙啊

       舒伯特艺术歌曲鉴赏

       圈伯特是近代艺术歌曲(Lied)的奠基人。他在海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他的词唱同一旋律的分节歌,音乐优美动人,充满抒情气息。

       歌曲常常是和诗人交沐思想感情的产机

       当他读到一首诗,情动于中,不能自己,诗

       的音乐形象也就闪现在面前了。为了有效

       地表现诗的内容和境界,他扩大了旋律与

       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

       用。抒情歌唱性旋律在他的歌曲中占有重

       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同

       样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将英国女高音歌唱

       家玛格丽特·普赖斯(1941一)演唱的21

       首舒伯特歌曲择要介绍如下(汉译歌词是

       笔者所译,可以配谱演唱):

       《夜与梦)}(。卜43No津.0827)

       (/霖黔黔默言诗升邺

       神圣的夜马上要消近

       温馨的梦也核沉沦,

       皎洁的月光照进房里,

       照亮人们静悄悄的心。

       当她听到白昼已睡醒,

       当她听到白昼已睡醒,

       不禁声声呼唤

       回来吧,神圣的夜!

       把温馨的梦找回来!

       音乐悠长缓慢,轻柔婉转,描写夜

       深人静、似梦似幻的精神境界,是一首二

       部曲式的抒情歌曲。

       ((欢笑与哭泣)}(op.59No.4,D.777)

       歌词是德国诗人弗里德利希·吕凯尔

       特(Fridc逾土Rt比ert,1788一18肠)的诗

       1.我对变幻莫测的爱情保持冷静,

       变得时而欢笑,时而哭泣,捉摸

       不定。

       早晨怀着希望欢笑,为什么

       要在晚上对着落霞哭泣悲伤,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

       2.我对变幻莫测的爱情保持冷静,

       变得时而欢笑,时而哭泣,

       捉摸不定。

       晚上还在哭泣伤心,为什么

       早晨醒来忽然面带笑容,

       我要问你,我的心,我要问你,

       我的心。

       音乐是一首变化分节歌,两段歌词

       前半唱同一曲调,后半稍有变化。每逢歌

       词说到哭泣时从大调转入小调,突出调

       性色彩的变化。

       《春天的信念》(Op.20No.2:D.686b)

       歌词是德国诗人路易·乌兰德

       (LudwigU拟and,1787一1862)的诗,

       描写图宾根附近尼卡河沿岸的山谷里,

       春天绿树成荫、山花烂漫的景色,洋溢着

       乐观主义精希电

       1.柔和的春风已苏醒,

       簌簌地吹拂昼夜不停,

       它装点万物,除旧布新。

       啊清音燎亮,啊香泽氦氯!

       可怜的心灵别‘优愁!

       如今一切都要变更。

       2.世界一天比一天美丽,

       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境地,

       鲜花常开无尽期,

       开在遥远的深谷里

       可怜的心灵别忧愁!

       如今一切都要变更。

       舒伯特为这首诗谱写了一首两段歌

       《致音乐)}(。p.88No.4‘。547)

       歌词是舒伯特的朋友法朗茨·冯

       ·

       索

       伯(Franzvonschober)的诗:

       1.高雅艺术,我常常心烦意乱,

       许多凡夫俗子把我包围,

       您在我心中点燃起爱的火焰,

       使我在美的世界中神迷心醉,

       美的世界,神迷心醉!

       2.你常在琴中发出一声叹息,

       奏出神圣而又甜蜜的和弦,

       带我走进尽善尽美的夭堂里。

       高雅艺术,我对您深深铭感,

       我对您深深铭感!

       舒伯特把这首诗谱写成两段歌词唱

       同一曲调的分节歌;歌唱性的旋律深情

       婉转,妩媚动人。

       《西尔维亚.她是谁?》(oP.88No.4,

       D891)

       歌词选自莎士比亚的双维罗纳二世》

       (由鲍伦菲尔德译为德文),是维罗纳青

       年瓦伦廷赞美米兰公爵之女西尔维亚的

       歌

       1西尔维亚,她是谁,

       青年们一致赞美?

       圣洁、秀丽而又聪慧;

       这般天赋的温雅,

       使她为人一致钦佩,

       使她为人所钦佩。

       2.她很秀丽,也很和气,

       因美和善是兄弟

       慈爱来到她眼睛里,

       救助盲目的人儿,

       得救后住在一起,

       _

       得救后住在一起。

       3.让我们来歌颂伊人,

       歌颂她超绝群伦,

       她胜过茫茫尘世

       居住的一切众虫

       我们要用花冠献敬,

       要用花冠献敬。

       舒伯特为这首诗谱写成三段歌词唱

       同一曲调的分节歌,音乐优美流丽,活色

       生香。

       见与上帝喜相逢,

       走完人间崎岖路程

       和平安宁归千万灵。

       舒伯特为这首诗谱曲,写成两段歌

       词(原有三段)唱同一曲调的一首分节

       歌。音乐悠长缓慢、庄严肃穆。

       生活的欢情。

       一心倾慕着

       你我心心相印,

       唉,这就是苦痛

       所以产生!

       《死神与少女》(OP.7No3,D531)

       歌词是德国诗人马蒂亚斯·克劳迪

       乌斯(Matt扭aselau山us,1740一1815)

       的诗,分二节,拟写少女和死神的话:

       [少女快走开,唉,快走开!

       狰狞的骼骼,走!

       我还年轻,走,朋友,

       不要向我追求,

       不要向我追求。

       〔死神伸出手来,你美丽的芳体!

       ‘

       是朋友,并不来要挟你。

       尽管放心!我并不凶,

       温柔地睡在我的怀里。

       舒伯特采用二部曲式为此诗谱曲,

       少女的曲调坚定沉着,死神的曲调以单

       音为主,显得阴森暗淡,死气沉沉。1824

       年3月,舒伯特把这首歌的音乐用于《D

       小调弦四重奏抓D.810)第二乐章,作为

       变奏曲的主题。

       ((迷娘之歌})(op.62no.4o.877no.4)

       歌词是歌德的诗,作于1785年6月

       上旬,后收入《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

       代)},作为迷娘与弹竖琴老艺人的二重

       p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能理解我的哀怨。

       我孤身只影,

       总是郁郁寡欢。

       我只有凄然面对

       那边的蓝天。

       啊!我的知心人

       远在天边。

       头昏目眩像

       火烧我的心田。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能理解我的哀怨。

       舒伯特为此诗谱曲,写成了一首三

       部曲式的抒情歌曲。音乐分四段,从缓慢

       平静转向热情洋溢,最后又回到开始的

       段落。

       是否向林间去逃避?

       一切一切都白费!

       生命的花冠幸福无际,

       爱,就是你,

       啊,爱就是你!

       舒伯特采用没有再现部的三部曲式

       为此诗谱曲,用“无穷动”式的快速伴奏

       表达不可遏制的热情。

       《流浪者的夜歌》(。p,96nO.3D.76甲

       _

       歌词是歌德的诗,作于_178。年9月

       6日夜晚,当时歌德居住在德国中部图林

       《万灵节祷词》(0343)

       万灵节是每年十一月二日(逢星期

       日顺延一天)为死者祈祷的天主教节日。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德国诗人约翰·乔治·

       雅各比JohannGeorgJaco悦的诗:

       1.万灵享有和平安宁,

       曾经遭受创巨痛深,

       曾经做过好梦无数,

       饱经沧桑历艰苦,

       走完人间崎岖路程

       和平安宁归于万灵。

       2太阳已经收起笑颜,

       忧心如捣难于人眠,

       从皎洁的天光中

       《无穷尽的爱分沁p·sno·ID.,3田

       歌词是歌德的诗二1776年歌德因迷

       恋着一个有夫之妇仁魏玛宫廷御马司之

       妻斯坦因夫人)而深感烦恼,适奉大公爵

       之命来到图林根山区的伊尔美瑙山城,5

       月6日在雨雪交加中写了这首诗抒发爱

       情的苦闷:

       甘冒雨和雪,

       甘冒寒风急,

       穿越峡谷

       中的雾气径直

       向前走!向前走!

       永远不停留!

       我情愿自作

       自受寻烦恼,

       放弃享受许多

       根山区的游览城市伊尔美瑙城西南基刻

       尔罕山上的别墅里,他在别墅的墙壁上

       题写了这首诗。其后在1813年8月29日,

       刚过了54岁生辰的歌德又登山游览,在

       别墅的墙壁上看到了三十三年前的题诗,

       摩掌吟诵之余,用笔加深了墨迹。再过十

       八年,在1831年8月27日,歌德在72岁

       诞辰(也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诞辰)

       的前夕,再度登上基刻尔罕山,回诵壁上

       的旧题诗句,引起了无限的感慨,不禁喃

       喃自语:“待一会,你也要去安憩。”啼嘘

       叹息了一回,才拭着眼泪,慢慢离开别墅

       下山。七个月后,诗人就与世长辞,这首

       诗也就成了歌德抒情诗的绝唱(但并非

       最后的诗作);后来曾由许多作曲家谱成

       歌曲,总数在二百首以上,其中包括德国

       作曲家策尔特、吕威、奥地利作曲家舒伯

       特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

       一片沉寂笼罩群峰,

       所有的树梢都已停止摆矶

       小鸟在林中默默地栖息,

       待一回,待一回,你也要去安憩。

       舒伯特在这首歌曲中用轻柔缓慢的

       抒情笔触和简单朴素的乐段结构,表现

       恬静安谧的诗的境界后乐句的反复,使

       人感到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来自山间耕地。

       我看见菩提树边,

       有一群翩翩少年,

       我把他们说服。

       腼腆腼腆少年郎,

       拘拘束束小姑娘,

       都跟着我起舞。

       有趣的游戏我同你耍,

       五彩的花朵开在岸上,

       我的母亲给你缝金衣裳。”

       “

       父亲啊,父亲啊,你听见了吗,

       魔王在轻轻地同我讲话?”

       “

       安静些,不要紧张,我儿,

       是风吹枯叶瑟瑟作响。”

       ((诗神之子》(Op.92no,1D.764)

       歌词是歌德的诗,抒写诗人在大自然中

       的快乐逍遥。原诗分五节,每节六行,按

       “裙韵”(Schwe汀reim)的格律用韵,六

       如虎添翼的诗人,

       穿山越谷有精神,

       顿觉天宽地广。

       活泼可爱的诗人,

       何时再见到你们,

       共度安闲时光?

       舒伯特为此诗所谱的曲,是一首三

       部一一五部曲式(ABABA)的变化分节

       歌,中段(B)是同节奏的对比段落。全

       曲自始至终保持着和谐、统一的节律,表

       现诗人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

       乖巧的孩子,跟我来吧,

       我的女儿在那里等你呱

       我的女儿将陪你寻欢作乐,

       每天夜里要为你唱催眠歌。”

       “父亲啊,父亲啊,你看见没有,

       他的女儿正在暗中转悠?”

       ,’)口阿,儿啊,我看得清楚,

       那好象是灰色老柳树。”

       行诗的韵脚是aabccb,笔者译诗也

       用裙爵

       我口吹一支小调,

       在野外林间逍遥,

       到处信步走!

       受小曲节拍鼓舞,

       被小曲韵律迷住,

       大家跟着我走。

       果真如我所预料,

       花园里开花最早,

       树上一枝先放。

       我唱歌表示欢迎,

       哪怕冬天又来临,

       我为春梦歌唱。

       《魔王})(Op.1D.328)

       歌词是歌德的叙事诗。1781年4月,

       歌德在图林根的极树旅馆听到一则传闻

       前几天夜里,有一个库尼茨村的农民抱

       着生病的孩子骑鸟去耶那,想请一位著

       名的内科医生诊治,但医生对此病束手

       无策,这位父亲只好抱着孩子赶回家去,

       在没有到家之前,孩子已经死在他怀里。

       歌德听到这个传闻写作叙事诗《魔王》

       时,显然是受了德国诗人赫尔德根据丹

       麦民歌改写的《魔王的女儿》一诗的影

       响,不仅诗的内容受到赫尔德的启发,连

       诗的命题和遣词措意都明显借鉴了《魔

       王的女儿》一诗:

       夜深风又大,谁还骑马?

       是父亲带孩子赶回家

       他抱住小孩在怀里安放,

       紧紧地抱着,怕他受凉。

       “

       我喜欢你,你长得很漂亮,

       倘若你不情愿,我要把你抢。”

       “父亲啊,父亲啊,快把我抱住,

       魔王抢我去,使我苦楚!”

       父亲心害怕,他策马狂奔,

       把呻吟的孩子在怀里抱紧,

       回到家中,力竭精疲,

       怀里的小孩已经断气。

       歌唱远方的伊人,

       虽然遍地已冻冰,

       冬花开得艳丽!

       尽管鲜花会枯死,

       却迎来新的喜事,

       “

       我儿,你为什么这般惊惶?”

       “父亲,你可曾看见魔王?

       他穿着长袍冠冕堂皇。”

       “

       我儿,那是一阵雾光。”

       “你,小宝贝,跟我来吧!

       原诗分八节,每节四行。舒伯特的

       叙事歌曲也分八节,按通谱歌的原则每

       节歌都唱不同的曲佩一头一尾(第一和

       第八节>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第二节是

       父亲和孩子的对话;第三节是魔王引诱

       孩子的甜言蜜语;第四节是孩子和父亲

       的对话;第五节是魔王进一步巧舌如簧

       的媚语第六节又是孩子和父亲的对话

       第七节是魔王凶相毕露地最后威胁的话

       语。每一节用不同性质和木同音区的曲

       调来谱写第三人称的叙事性诗句和不同

       人物的对话。孩子三次惊呼“父亲啊”,曲

       调一次比一次高半音,使孩子痛苦、惊惶

       的情绪一步步达到高潮。全曲从头至尾

       贯穿着描绘马蹄声的伴奏音型,最后马

       蹄声告歇,第三人称的宣叙调唱出了“怀

       里的小孩已经断气”。刚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

       交响乐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 最初,交响乐是各种多声部乐曲的泛称,到了18世纪,通常是指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歌剧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逐步发展成三个乐章,再加上一个“小步舞曲”乐章,便成为四个乐章的古典交响乐的典型形式。古典交响乐是在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手上奠定基础的,他创作了104部交响乐,有“交响乐之父”的称号。 贝多芬是古典交响乐的革新者,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使交响乐成为表现反对专制暴政、争取自由民主的革命热情和英雄性格的重要音乐体裁。继贝多芬以后,19世纪的浪漫派作曲家,把交响乐引向新的广阔世界,加强了标题性,使音乐创作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密切结合起来。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以德国待人歌德著作中的作物为题材,创作了《浮士德交响乐》。 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通常采用快板的奏鸣曲式,表现人们的斗争充满戏剧性。全部音乐建立在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的对比和发展上。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内容往往与深刻的内心感觉及哲学思考有关。第三乐章通常为中速的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大多采用快板的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式,表现群众生活、风俗的场面和人民胜利。 不同时期交响乐的乐队规模是不一样的。早期单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成员有五六十人。浪漫时期的交响乐,常用三管、四管编制的管弦乐队,成员多达一百几十人。 例文: 我对交响乐的认识 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交响乐欣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 音乐的四大要素是旋律、和声、节奏以及音色,欣赏音乐包括纯美感享受、想象与联想、纯音乐鉴赏。交响乐萌芽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最后定型,巴赫、亨德尔确立了弦乐器在乐队中的地位,交响乐的基本形式由海顿创始并由莫扎特最终确立,贝多芬使交响乐发展到了最高峰。现代意义的交响曲是指一种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套曲,是音乐表现的最高形式,它能表现重大的题材,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从创作到演奏都要求较高超的技巧。为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个交响乐队由四个部分组成:1、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黑管、大管)。2、铜管乐器组(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3、打击乐器组(包括定音鼓、镲、钢琴、竖琴)。4、弓弦乐器组(包括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一部交响乐作品,一般有四个乐章(但也有三个或多于四个乐章的)。第一乐章为快板,多用奏鸣曲式谱写,很有戏剧性;第二乐章为慢板,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是中快板,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谱写,节奏一般清晰明快,气氛热烈。一部交响乐,大约演奏40分钟左右。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莫扎特忧郁绝望的安魂曲、贝多芬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洋溢飘洒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俏皮灵巧的四小天鹅,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音乐,特别是交响乐。 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程教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真的很喜欢这门课程,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交响乐。

       我自己写了,一个关于歌剧《图兰朵》的鉴赏选修课论文。可供参考

       我觉得音乐剧和歌剧都有声乐演唱这门艺术在其中。音乐剧重在表演,它是以声乐、舞蹈、舞台美术、剧本等等组成的综合艺术;而歌剧中歌唱占主要地位,虽然它也有剧本中的戏剧冲突表演,但人们会为欣赏一出精彩的表演去看音乐剧,而不会单单为欣赏表演去看歌剧。

       音乐剧并不只是由音乐伴奏的表演。音乐剧中的歌曲很多并非独唱曲,音乐剧中的歌曲更短,更简单,易于传唱,人们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时候唱这些歌曲。而歌剧则靠独唱的咏叹调引领全局。咏叹调会伴随着每一次戏剧性的转折将整部戏推向高潮。歌剧《图兰朵》中,一个为了报祖先暗夜被虐走之仇的图兰朵,采用女高音唱法与卡拉夫即鞑靼王子男高音唱法,两人演绎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由于图兰朵总保持着优雅而高贵的举止来生活、相爱和逝去,下嫁与鞑靼王子,最终以完美的结局呈现,剧中有交响乐团伴奏,配合歌唱得以淋漓体现。这和音乐剧相比是不同的。在音乐剧中,主人公与爱人告别的场景可以是杂乱的集市,甚至是垃圾场,他们也一定是疲惫不堪和心神憔悴的。尽管音乐剧中的歌曲更容易从整部剧中独立出来,但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适合剧情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演员通过舞蹈或其他的表演来烘托气氛,带动剧情进入高潮。

       歌剧它表现的是人类的共性,提取情感的精华,蔑视日常生活中的小智慧。剧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画成十恶不赦的的坏人,英雄们则勇敢无畏。音乐剧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们并不追求卓越与出众,也没有野心,音乐剧它是赞扬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幸福的普通人。因此,音乐剧被人们认为是平庸的创作。以上即是我所领悟到的音乐剧和歌剧的大致区别,请老师点评。

       通过学习《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收获了不仅仅是对音乐知识的深刻了解,同时也领悟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更深层次的精神感受。在这短暂的学习当中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有老师的深刻指教,以及细心教导,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特别是音乐这块。我想我以后一定会珍惜这段美好的学习时光,因为有老师的相伴,让我终身难忘。

       好了,今天关于“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音乐鉴赏论文2000字”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